
北宋景德镇元年(公元1004年),真宗赵恒下令在浮梁县昌南镇设立御窑,并将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。此时的景德镇窑生产的瓷器薄而光滑,白中带青,典雅悦目,并已上釉,绘有各种颜色。当时彭其子的《送徐定田诗》曾有这样的评价:& # 8221;浮梁巧烧瓷,色比琼九。”
到了元代,景德镇以烧制青花瓷而闻名。青花瓷茶具,典雅温润,不仅国内珍藏,还远销国外。
在明代,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制瓷中心。景德镇在生产青花瓷的基础上,又相继创造了各种彩瓷。产品造型小巧,胎质细腻,色泽鲜艳,绘画传神,被视为明代嘉靖、万历年间的牌坊。明代刘东、俞懿正写了帝都风光简介,包括& # 8221;一对杯子价值数百美元& # 8221;说道。
清代各地制瓷名家云集景德镇,制瓷技术有诸多创新。到雍正时,珐琅彩瓷茶具洁白、透明、薄如蛋壳,已达到纯釉、无胎骨的完美程度。这种瓷器在对着光的时候可以从背面看到胎纹上的彩绘图案,像& # 8221;透过淡云看明月& # 8221;,”透过淡淡的雾看青山& # 8221;。精巧的制作令人惊叹。
景德镇历来重视瓷器釉面的颜色,这里的彩釉瓷器很早就非常有名了。
国内的瓷器用彩釉装饰,这种装饰起源于商代的陶器。
东汉出现了蓝釉瓷器,唐代创造了黄、紫、绿三种颜色,称为唐三彩。宋代有影蓝、粉蓝、红、紫郡、黑釉。
据史料记载,宋元时期,景德镇有瓷窑300余座(推荐阅读::仅从茶,请访问:茶文化,:wWw.lheCHA.com),其中彩釉瓷占了很大比重。明清时期,景德镇的彩釉博采众长,& # 8221;充分利用人工的聪明才智& # 8221;承前启后,成就斐然,创造了洪军、季红、郎窑红等珍贵的彩釉。
洪钧是国内最早的铜红釉品种。它是在宋代河南周俊蔚县烧制的。自明代以来,景德镇生产了大量的洪钧瓷器。
明朝永宣年间,景德镇制瓷工人继洪军之后创造了红色祭祀。祭红妩媚而不艳,红中带紫,颜色深沉而稳定。
古代皇室用这种红釉瓷器作为祭祀器皿,故名“红祭”。因为烧制难度极大,成品率很低,所以价格极高。古代人制作红瓷时,珊瑚、玛瑙、玉石、珍珠、黄金等珍贵原料都被幸免。
郎窑红,也被称为宝石红,颜色鲜艳,非常受欢迎。现在景德镇恢复和创造了洪军、郎窑红、窦青、文清等70多种琉璃,赶上或超过了历史水平,还增加了焰红、大铜绿、丁香紫等多种琉璃。
这些釉料不仅用于装饰工艺陈设瓷器,还用于装饰茶具等日用瓷器。
制瓷& # 8221;白如五,薄如纸,亮如镜,响如奔出& # 8221;更发扬光大的特点。
瓷都起名网免费取名 瓷都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请合理饮茶。
此文由 「good茶网」茶叶知识百科全书 编辑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:首页 > 茶器 » 瓷都起名网免费取名 瓷都